2011年夏国斌在中国铁建科技工作会上的报告:夯实基础 提升能力,为打造跨国建筑产业集团提供技术支撑

2023-01-06 20:08:39 | 阅读 : 288收藏文章

一、“十一五”科技工作基本情况

“十一五”期间,股份公司科技工作紧紧围绕企业发展规划,认真履行“科技兴企”的重要职责,积极推动企业技术中心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大会提出的“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要求,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有效整合科技资源,加强改进科技管理,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技产出成效显著,创新平台从无到有、科技管理机构不断健全、管理职能逐步增加、技术创新全面突破,高速铁路建造技术从起步到完全掌握,高原铁路技术显著突破,隧道技术实现了穿江过海,机具装备创新能力迅速强大,四电技术由弱到强,较好地实现了股份公司“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中提出的预期目标,为中国铁建成为全球最大的建筑集团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1.科技创新体系初具规模

2006年,结合建筑行业的发展形势和企业快速发展的要求,将技术中心设在总公司本部,原总公司各分技术中心转为各集团公司技术中心。为充分发挥各自企业的专业特点,相继组建了桥梁、隧道、轨道、电气化、大型养路机械、施工机械与工艺6个专业工程实验室。2009年,根据企业上市后的新形势,重新明确了技术创新体系的架构及运作模式,即以股份公司为龙头,以各集团公司为主体,以各专业工程实验室和博士后流动站为骨干,以各工程公司和创新项目为落脚点,以联合社会科研力量为补充,分工明确的技术创新体系。

2.科技研发能力逐步增强

科技投入逐年增加。通过建立科技专项基金,初步建立了科技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科技投入逐年提高。2010年,科技投入达到88亿元,是2006年(3.6亿元)的24.4倍,远高于同期营业收入和利润增幅,科技投入占营业收入的1.4%,铁一院、铁四院,昆明中铁、十二局集团等单位科技投入总量均超过亿元,轨道系统集团、电气化局集团等单位科技投入达3%以上。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初具成效。目前股份公司拥有2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6家股份公司认定的工程实验室。创新平台的搭建,为科技创新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电气化局集团以电气化工程实验室为基础,引进德国力倍公司先进的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生产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实现了高速铁路接触网零部件全面国产化;昆明中铁从国外引进大型自动化养路机械先进技术合作生产,并联合多家科研单位进行科研攻关,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再创新,推进了国产化目标的实现;铁四院无砟轨道工程实验室在股份公司高速铁路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人才强企战略得到有效落实。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努力营造一个“创造成果有荣誉、作出贡献很光荣”的舆论氛围。各集团公司分别制定了《工程技术专家及青年科技拔尖人才选择管理办法》、《科技贡献奖评选办法》、《优秀项目总工评选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办法和激励措施,实施了技术专家和青年拔尖人才津贴制度,探索委托院校规模化培养科研一线紧缺人才。通过这些制度和措施,营造了以待遇吸引人,以事业发展人的良好氛围,对于调动工程技术人员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力地促进了科技创新工作的开展,培养了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十一五”末,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设计大师6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191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925人。

3.科技管理水平稳步提升

大多数集团公司能够紧密结合企业战略定位制定科技发展规划。探索建立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和办法,促进了企业科技管理水平的普遍提升。科技交流平台建设初见成效。科技管理机构有所完善。

4.科技产出成果丰硕

“十一五”期间,各集团公司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重大科研项目为依托,紧紧围绕行业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和企业技术瓶颈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股份公司荣获国资委颁发的科技创新特别奖。

以支撑引领企业发展为宗旨,承担了大批国家、省部重大科研项目。结合企业生产需要,在新产品研制及高速铁路、高原高寒铁路和过江过海隧道等工程技术领域,承担国家、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159项,获得政府资助23251万元。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坚持以自我力量为主,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大型企业集团进行广泛合作,贴近工程实际,开发大量先进实用技术,占据了高速铁路建设技术的制高点,配合铁道部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标准体系,系统掌握了各种地质条件下路基、桥梁、隧道、无砟轨道、四电工程的设计施工技术,攻克了高原铁路建设的世界三大难题和各种水下隧道的技术难关。开发并制造了适合于350km/h及以上高速电气化铁路的铜合金接触线,研制了高速铁路道岔以及盾构设备。

专利数量快速增长,质量明显提高。截至2010年底,拥有有效专利723项,是“十一五”以前的13倍。在专利申请快速增长的同时,专利的申请质量也大幅提高,其中“一种中跨连续梁造桥机”荣获第十二届中国专利奖优秀奖。

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青藏铁路”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建设与运营管理关键技术”等3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高速铁路900吨简支箱梁建造成套技术与装备”等7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新增国家级工法70项,百年精品工程12项,国家勘察设计“四优”奖60项,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33项,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65项,国家优质工程奖11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85项。

5.重难点工程技术不断突破

高原铁路建设攻克世界三大难题。青藏铁路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铁路,科技含量高,代表当今世界高原铁路建设的领先水平。我们承担了全部的设计任务及青藏一期全部施工任务,二期50%以上施工任务;承建了全线海拔4600米以上的绝大部分重点难点工程、海拔4900米以上的全部工程,主持了50多个部级科研项目的研究任务,解决了高寒缺氧、多年冻土、生态脆弱三大世界级技术难题。2008年“青藏铁路”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是国家恢复特等奖后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第一个特等奖。

占据了高速铁路建设技术的制高点。2003年,铁四院就专门成立了轨道研究所,专攻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各集团公司也分别组建了不同的研究团队,由于前期技术准备充分,股份公司成为我国高速铁路建设中“设计任务过半,系统技术最全,施工任务最多”的单位。通过对关键技术的专题试验研究及大量的工程实践,开发并应用了CRTSⅠ、CRTSⅡ、CRTSⅢ板式无砟轨道建造技术,解决了大梁缝地段无砟轨道结构设计等一系列技术难题,配合铁道部开创性地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标准体系,主持参加了30多个规范的制定,全面掌握了高速铁路系统成套的建造技术。承建的武广、京津、郑西、福厦、成灌、沪宁、昌九城际、沪杭高速铁路相继建成通车。2010年10月在股份公司承担建设的京沪高速铁路试验段上创造了486.1km/h世界运营最高速度。

路基基础处理技术不断拓实。针对不同的地质条件和严格的工后沉降要求,通过深入研究,解决了郑西湿陷性黄土地基、武广岩溶地基、广深港和甬台温淤泥地基、合宁膨胀地基、哈大高寒软土地基的基础处理难题,系统掌握了各种特殊地质条件下高速铁路路基建造技术。郑西高速铁路的成功开通,标志着我们已经攻克湿陷性黄土地区修建高速铁路的世界级难题。

隧道工程始终保持领先水平。攻克了复杂地质条件隧道建造技术,实现了隧道技术的重大突破。在保持山岭隧道水平领先的同时,水下隧道设计、施工技术迅速提高,隧道工程实现了穿江过海。宜万铁路高岩溶复杂山区铁路隧道——齐岳山隧道建成通车、国内首座海底隧道——厦门翔安海底隧道顺利通车、郑西铁路大断面富水隧道——张茅隧道顺利通车、我国第一座高速铁路水下盾构隧道——广深港狮子洋海底隧道建设成功及世界上修建难度最大的水下盾构隧道——南京长江隧道的建设成功,标志着中国铁建隧道及地下工程技术的领先优势不断巩固。

桥梁工程技术水平稳步提升。全面掌握了高速铁路900吨桥梁建造技术,首创350km/h简支箱梁液压自动收放内模,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系列化成套架桥机和运梁车,发明了350km/h箱梁移动支架造桥机,该成套技术获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天津海河开启桥西主桥的成功开启,填补了中国同类桥梁施工空白;设计施工完成的沪杭高速铁路跨沪杭高速公路主跨160m自锚上承式转体拱桥,为目前高速铁路同类桥型中跨度最大、转体重量

以上文章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学习参考,请勿照搬抄袭。如有疑问,请联系本站客服。

阅读全文

如需阅读全文或下载源文档,请您点击网站右上角登陆按钮进行登陆,不便之处,还请谅解。

上传文稿交换获取

推荐阅读

  1. 1.中国铁建总裁王立新在2024年工作会暨三届四次职代会上的报告(摘要)
  2. 2.中国铁建董事长、D委书记戴和根在2024年工作会暨三届四次职代会上的讲话
  3. 3.【产投集团】以“突破”赢未来:D委书记、董事长在公司2023年度工作务虚会上的讲话
  4. 4.如何打造金句,我总结了4个特征和4种句式
  5. 5.中国铁建总裁庄尚标在2023年年中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6. 6.中国铁建董事长、D委书记汪建平在2023年年中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7. 7.中央八项规定丨80条违规例子清单
  8. 8.中国南方电网孟振平同志在公司基层D支部建设和基层基础基本技能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9. 9.公文序号使用规范丨公文如何用序号表示结构层次
  10. 10.【公文中心汇编-1647期】2023年团建会议、单位团建会议相互批评意见集锦(500条)

文章排行

关注我们

  1. 微信服务号

  2. 联系客服

    (文本君·搜搜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