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领导、各位青年党员同志们:
大家好!
非常荣幸能有这样一个机会,与大家相聚一堂,共同学习交流。我叫XX,是公司融资业务部的一名普通员工,主要负责一些辅助性工作。今天,站在这里,我既有些紧张,也感到无比激动。因为我想和大家分享的,不是什么高深的理论,而是一些在我日常工作中,关于信仰与责任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
作为一名身处国企融资战线的青年党员,我常常思考一个问题:当宏大的时代叙事与我们手中具体而微的工作相遇时,我们如何找到自己的坐标?今天我的微党课题目是:以青春之笔,续写新时代的“红色金融史”。
一、回溯红色金融,校准奋斗航向
我们党104年的光辉历程,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奋斗史诗。而在这部史诗中,有一条红色的金融血脉,从诞生之初就与党的命运紧密相连。从瑞金的第一家国家银行,用算盘和油灯支撑起革命根据地的“钱袋子”;到延安时期,边区银行发行“边币”,打破经济封锁,保障军民供给。那时的金融工作,每一分钱的筹措、每一笔账的计算,都直接关系到革命的存亡。
历史的接力棒传到我们手中,环境变了,工具变了,但那份为国为民的初心从未改变。今天,我们不再需要冒着枪林弹雨建立银行,但我们面对的是同样激烈甚至更为复杂的全球经济战场。我们手中的工作,看似是报表、合同与流程,但背后连接的,是国家战略的落地,是产业链的安全,是科技自立自强的铿锵步履。因此,每一次回望党的金融发展史,都是一次精神上的“寻根”,帮助我们校准航向:国企的金融工作,根植于服务国家大局,命脉在于践行使命担当。
二、洞察时代脉搏,激活发展引擎
进入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特别是“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重大论断为我们融资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什么是新质生产力?它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它的核心是创新。
而金融,正是催生创新的“催化剂”。在辅助岗位上,我虽然不直接决策,却有幸见证了资本如何精准地“滴灌”到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节点。去年,我参与了一个项目的材料准备工
以上文章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学习参考,请勿照搬抄袭。如有疑问,请联系本站客服。
如需阅读全文或下载源文档,请您点击网站右上角登陆按钮进行登陆,不便之处,还请谅解。
(文本君·搜搜文稿)